【8-14岁必看】青春期长高规律 最多能长25-30cm.....
发布时间:2022/12/12

01.什么是青春期?

 

青春期,是指人体在生理上由儿童向成人成熟转化的阶段,亦即从第二性征开始到性发育完全成熟

在这个过程中,青少年会经历生理发育(性发育、体格发育)和心理发展(认知能力、人格发展、社会性发展等)上的转变。

青春期开始的年龄取决于下丘脑-垂体-性腺轴的功能启动的迟早,具体因遗传、营养和运动等因素有所不同。

 

 640.png

图为女性中枢神经系统-下丘脑-垂体-性腺靶器官轴

 

在这个时期,孩子可能会出现身高生长突增,体重快速增加、或者饭量明显增大等表现,这时家长就要注意孩子是否进入青春期快速发育阶段。

 

02.女孩青春期生长发育规律

 

▶女孩生长发育顺序

 

女孩的青春期始于9-11岁,发育迹象都是从乳房胀、疼、产生不适感开始的。提示孩子迈入青春期,长个子的速度加快。

 

不少家长会把女孩月经初潮当做进入青春期的标志,其实孩子此时已经进入了青春期中后期,长高的空间和时间都十分有限。

 641.jpg

 

女孩青春期各项发育指标

 

▶女孩青春期能长多高?

 

一般来说,女孩在青春期能长高约20-25cm;女孩约在9岁半~13岁半时出现生长突增,峰值通常在11~12岁半;生长速度峰值年可以预期生长9cm 。

在女孩13岁左右时月经初潮出现后,身高生长速度明显减慢,剩余平均生长潜力为3.1~6.3cm,女孩骨龄达到16岁时,身高基本定型。

642.jpg

有一个女孩成年终身高的公式,家长们可以参考一下:


643.jpg

来源:协和专家说长高

 

我们育高儿科门诊也有不少案例,在女孩来了月经后,经过科学的干预能长高10cm。

所以如果孩子来了月经,父母通过计算,发现她很难达到理想身高,那就应该带孩子来门诊做一些骨龄等检查,了解孩子还有多少生长潜能,进行适当的干预,抓住孩子最后的长高机会。

 

▶如何判断女孩发育异常?

 

①关注孩子身高体重变化

步入青春期后,女生每年长高约6~11cm,体重也会稳步增长。如果孩子的身高、体重指标明显低于同龄、同性别的儿童,或明显低于一般增长速度时,就要注意孩子是否存在发育异常。

②关注第二性征出现的时间

目前来说,女生8岁前出现乳房发育,10岁前出现月经初潮,可能是性早熟的信号。如果女孩超过13岁尚未出现乳房发育,或15岁时仍无月经初潮,考虑为青春期发育延迟。

 ③关注月经初潮时身高

对身高有要求的孩子及家长,如果孩子已经发生月经初潮,身高低于145cm,也就预示孩子未来身高很难达到160cm,难以达到家长及孩子想要的理想身高。

出现以上三种情况,请及时去医院儿童内分泌科或专科机构就诊,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。

 

03.男孩青春期生长发育规律

 

▶男孩生长发育顺序

 

男孩的青春发育开始的时间在10-12岁,具体情况不如女孩清晰。一般来说,11岁左右的男孩青春期首个表现是睾丸增大。男孩长大后,基本上独立洗澡,换衣服。因此家长很容易忽视男孩的第二性征发育情况。

644.jpg

 

男孩青春期各项发育指标

 

男孩青春期能长多高?

 

正常情况下,男孩从青春期到骨骺线完全闭合,能长高约28~30cm;一般在12~16岁时出现生长突增,峰值通常在13~14岁;生长速度峰值年可以预期生长>10cm。

如果到了要剃须时期,男孩快速生长已经完成,进入青春期中后期,长高速度放缓。一般来说,男孩骨龄达到18岁,身高基本定型。

645.png

如何判断男孩发育异常?

 

①关注孩子身高体重变化

进入青春期后,男生体格会发生明显变化,每年长高约7~12cm。如果孩子的身高、体重指标明显低于同龄、同性别的儿童,或明显低于一般增长速度时,就要注意孩子是否存在发育异常。

②关注第二性征出现的时间

一般来说,男孩在9岁前出现睾丸增大、阴茎增粗,12岁前出现遗精,并伴有体格过速发育,可能是性早熟的信号。

如果男孩超过14岁还未出现睾丸体积增大的迹象,考虑为青春期发育延迟。就研究数据来说,男生出现青春期发育延迟的概率较女生多。

出现以上情况,请及时去医院儿童内分泌科或专科机构就诊,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。

 

 

04.青春期如何能长高?

 

1. 均衡营养:可多吃牛奶、牛肉、鸡蛋、水果、蔬菜等高蛋白、高维生素和含钙多的食物。注意荤素搭配,均衡营养。

2. 适当锻炼:每天至少1小时的运动,可选择跳绳、跑步、篮球、游泳等,对肌肉和骨骼有锻炼意义的运动。

3.充足睡眠: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,可放松大脑神经和肌肉,解除机体的疲劳。而且入睡后的生长激素分泌旺盛,可促进生长发育。

646.jpg

 

如需更多个性化干预方案,请戳高老师。

 

 640.jpg


上一篇:矮小儿童就诊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?

下一篇:【建议收藏】超全儿童新冠应对指南 看这一篇就够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