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~17岁是孩子骨生长的关键时期
坚持运动有助于孩子骨生长和身高发育
然而每个人的生长发育节奏不同
对运动刺激的反应也存在一定差异
有些孩子在坚持运动后身高增长明显
而有些孩子可能运动效果一般
这是为什么呢
不是所有的运动都能保证绝对的长高效果
过度或错误的运动方式可能产生不利影响
反而会给孩子生长发育拖后腿
哪些运动不太适合孩子?
1.大强度的力量训练/阻力运动
儿童青少年的骨骼因水和有机物含量高、无机盐少而柔软可塑,但易变形。同时,肌肉力量不足,过度运动可能增加骨折风险。孩子应避免过度参与高强度的力量练习,比如举重、俯卧撑、卧推等大重量训练。
2.拔河
拔河时,孩子长时间固定姿势用力易导致骨骼、肌肉和关节受伤,甚至抑制骨骼生长。持续憋气还可能引发心脏和大脑暂时性缺血缺氧,严重时导致昏厥。因此,孩子参与拔河需谨慎,避免过度用力或憋气。
3.成人化儿童运动
随着运动项目增多,不少家长让儿童尝试蹦床、攀岩等成人化运动。但儿童肌肉细嫩、耐力差、易疲劳,且自我保护意识薄弱,易在翻腾技术要求高的运动中受伤,如膝关节、肘关节和踝关节损伤,甚至骨折。
4.长跑
长跑的运动时间比较长,运动量也比较大,特别是马拉松运动,会超过儿童骨骼和肌肉的承受范围。盲目采取这种运动方式,容易造成骨骼和肌肉损伤,严重时会影响长高。
5.社区健身器材
一般小区的健身设施主要是为成人设计的,其旋转幅度、脚间的宽度都是根据成人的体型设定,儿童在没有适当监护的情况下使用这些设施,玩耍很容易造成各种危险。
孩子适合哪些长高运动?
由于各个年龄阶段孩子身体的灵活性、协调性,各个器官承受性等都不相同。
因此,每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“黄金锻炼方案”。家长在培养孩子运动习惯时,可参照以下建议,遵循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,尽量做到适切、适度、适量。
3~6岁
一般来讲,3~6岁孩子需要发展协调能力,学习坐位体前屈、跳舞、跳远等,如果走、跑比较稳,可以练习单脚跳、跳绳、踢毽子,或用手接球、投篮、踢足球。
对于较大年龄的孩子,更适宜选择以弹跳为主的运动项目,比如摸高、跳绳等,这些运动对身高的增长具有显著益处。
同时,也可以尝试游泳、健身操和各类球类运动,这些项目同样能丰富孩子的运动体验。
需要注意的是,3~6岁孩子每天累计≥3小时的(包括至少1小时中等到较高强度运动)身体活动,每次不少于30分钟。
7~12岁
青春前期(7~12岁)的孩子在力量、速度、耐力和灵敏性上已有基础。
育高儿科建议:定向培养运动能力,避免激烈对抗性项目。以游泳、跑步等有氧运动为主,辅以小负重(如仰卧起坐、引体向上)力量训练,并鼓励参与集体运动(如乒乓球、羽毛球),以全面发展。
随着运动强度增加,孩子的运动时间也要相应延长,以每次30~60分钟为宜。
添加高老师回复【运动】
即可获取各年龄段运动黄金锻炼方案
13~17岁
13~17岁的儿童可选择专项运动进行练习。男孩适合力量、速度、对抗性项目如跆拳道、击剑、短跑和球类运动;女孩则推荐瑜伽、长跑、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。
此阶段,无论男女,力量训练都至关重要,有助于肌肉增长。
13~17岁的儿童每天应至少进行1小时中等到较高强度的,以有氧运动为主的身体活动;每周至少有3天进行较高强度的有氧运动,以增强肌肉和骨骼健康。